1958年初,北京农大已开始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在这种热潮中,康生特别“关注”北京农大的状况。他于7月1日、7月2日、7月6日,连续三次参观了北京市“红专跃进展览”,三次到农大展室参观并找农大师生谈话。
7月19日,康生又专程到农大视察,听取了负责人汇报。视察中他批评农大农场小麦产量低下,必须迅速改变学校生产的落后面貌。康生说:“农民将了一军,农学院的各种科学宝座、教授宝座都在动荡,发生了学校到底农民要不要的问题”。他还提出今后教授评级、学生评分要“以产定级”。亩产能达到5000斤的评为一级教授;1000斤的只能当五级教授;农大毕业生能搞到5000斤的可评特优,2000斤为2分,1000斤1分。
农大党委听了康生的批评后,立即积极行动,提出“苦战”两个月改变农大面貌的口号,组织“火箭突击队”抓农业生产。
这一时期,康生在全国各地视察一些学校后,得出结论是:看到的全国高校中以北京农大等三所农林院校最为落后。于是,康生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当即作了指示。8月1日,农业部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北京农大全校要下放农村劳动锻炼一年。8月中旬,北戴河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做出《关于改进农、林大专院校教育的指示》。指示全国农林院校都要下放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并做出“所有现在大、中城市举办的农、林大专院校,一律迁往农村或林区举办”的决定。毛泽东主席于当年8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中说:“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农村去”。
农大落后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康生认为农大农场生产远远落后于农民,于是产生了农大还要不要,农大的牌子挂在哪里的问题。这一估量成了农大必须下放农村改造的主要原因。这一点,陈伯达于1958年10月间到河南遂平农大下放点与蔡旭等一次谈话中说得十分明白,他说:“过去一年中假如说是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竞赛的话,科学家大大失败了,产量不及农民的高,输了,所以你们才会下来;如果产量比农民的高,是不会下来的”。陈伯达还将了蔡旭教授一军,要他种一块试验田与农民竞赛。
诚然,当时刚开办不久的农大农场、试验站的生产不能说已经是很先进的,且与浮夸风中冒出来的高产“卫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农大农场、试验站连年大幅度增产,几年里育成并推广的小麦、玉米新品种贡献于农业生产也是不争的事实。康生贬低科学,贬低科学家的作用,不实的汇报,酿成一桩历史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