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学习苏联教改的阶段(1954-1956)
1954年,中央高教部提出“全面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
所谓全面学习,即要求“包括教育制度、教学方针、教学内容、组织领导等各方面”,旨在“进下使学校纳入正常轨道,保证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农大,当年作为农业院校推行苏联教育经验的重点单位,进行了许多改革试点。
1.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1952-1954年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从苏联的教学计划“依样画葫芦”,中央要求必须重新修订。
195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面修订。这次教学计划的修订形成的教学计划,成为向全国执行的适用全国的统一教学计划,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被视为必须执行的“法定文件”,1954年高教部公布了农学等19个救民于水火的教学计划。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全国统一执行的高等农林院校教学计划。
2.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1954年,高教部高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同一专业对于同一课程所用教学大约必须统一。统一的教学大纲,如同统一的教学计划一样,全国必须执行。
1954年,农大负责和■■的教学大纲的修订,一年内就已完成,列为全国必须执行统一使用的教学大纲。
统一的教学大纲的施行,引起不同反响,由于统得过死,有明显弊端。1957年6月,高教部不得不决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改为“参考此文件”。允许各校自行修订。
从“统一”、“法定”到允许自订,经历了五、六年的摸索过程。
3.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生产实习制度
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技术学校学生生产实习工作的决定》,中央成立生产实习指导委员会。决定指出当年必须开展生产实习的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5所高教部直属学校及几所业务部门直属的学校。
中央强调“生产实习是一项新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工作,要改变旧实习的参观性质,划清新旧实习的界限”。
这是全国高校第一次有计划的生产实习。
1954年的生产实习又有了重要的改革,学生以一事实上身份对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参加实习,四年级学生以农村生产队队长或助理技术员身份,其他年级也负有一定的生产任务参加实习。这一年实习规模之大,组织能力是空前的。
1955年,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北京农大掀起了下乡齐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全校建立了四个综合实习基点。
4.引进苏联的规章制度
(1)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
1954年,高教部指示推行苏联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农大列为试点、典型单位。在试行中遇到不少阻力与实际困难。试行三年。1957年6月高教部通知停止试行。
(2)试行“六节一贯制”
1953年试行“六节一贯制”,即■■集中排课,在早午两餐之间上六节课,其初衷是腾出下午更多时间用于开展文体和社会活动。试行一年,因脱离我国人民生活习惯,未取得好的效果。1954年,高教部通知停止试行,也停用“六节一贯制”的名称。农大恢复了“五三节制”,即上午五节,下午三节的排课方法。
(3)试行口试考试制度
1954年,高都部颁布考试、考查堆积。要求“凡应进行考试的课程均须采用口试,宜笔试的课程亦须兼用口试”。1954年,农大遵部令全校各门课程考试大都实行了口试。
执行了一年之后,遇到困难很多,1955年,高教部指示,不坚持必须口试,改为“原则上用口试”,1956年又改了:考试办法,“笔试、口试皆可”。农大最后采取了用笔试为主的考试制度。
(4)试行国家考试制度
所谓国家考试,学校组成国家考试委员会,对毕业生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毕业生放行考试。农大被批准为试行国家考试制度单位。
这种制度固然有其优点,但由于参与人太多,校外主考人员难以聘请,又耗时太多,工作量太大,难以推行。1957年,高教部发布指示暂停此制度,恢复原有的毕业生考试办法。
(5)试招副博士研究生
1956年,高教部发布《1956年高等学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学习年限为4年。北京农大1956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15名。但不久因引起强烈不同反响,不得不取消“副博士”名称,一律称为研究生。
综上所述,在学习苏联经验中,建立各项教学制度方面,有些失败的尝试,朝令夕改,造成工作某种程度的混乱。
但也应当肯定,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
建立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设立班主任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师备课,检查性听课方面的制度;老中青教师以老带青,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制度;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法的做法;提倡讲堂礼仪形象,等等。
这些成文或不文的制度与做法,已逐渐形成良好风气,成为优良校风的组成部分而保留下来。
三、总结阶段(1956-1957)
1956年初,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之后,开始对几年来学习苏联进行教改工作进行总结。
8月,杨秀峰部长在全国高校校长和教务长座谈会上就几年来的学习苏联进行教改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检查。这是中央教育部门对五年来教改的一次全面的基本总结。
高都部肯定了五年教改的成绩。认为通过五年教改,“今天的高等教育情况同旧中国相比,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已经成为能基本上适应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了”。同时指出,也存在不秒缺点。
同是地,北京农大也开始进行五年教改工作总结。由于不久的空风反右运动以及1958年的“教育革命”形势下,对五年教改的许多问题的讨论,众说纷纭,来不及深入讨论,总结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