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 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最终是由学校里的教师决定的。中国农业大学悠悠近百廿年春秋、几经风雨沧桑;汇集了众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名家大师。他们“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他们“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为实现中国人千百余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孜孜以求,形成了我校“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务实作风。“两院”院士代表着他们的最高学术水平和荣誉。据统计,截至2022年,在中国农大任教工作的院士有20多名。他们是师之楷模,校之灵魂。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 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最终是由学校里的教师决定的。中国农业大学悠悠近百廿年春秋、几经风雨沧桑;汇集了众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名家大师。他们“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他们“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为实现中国人千百余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孜孜以求,形成了我校“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务实作风。“两院”院士代表着他们的最高学术水平和荣誉。据统计,截至2022年,在中国农大任教工作的院士有20多名。他们是师之楷模,校之灵魂。

本展览根据前期的采集整理成果,介绍了十八位院士的基本情况。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也很不同,代表着不同年代的农大人。戴芳澜、俞大绂、李连捷、蔡旭、娄成后、裘维蕃、阎隆飞、曾德超、李季伦、曾士迈,求学毕业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石元春、辛德惠、汪懋华、吴常信、陈文新、戴景瑞,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培养的知识分子;而武维华、康绍忠则是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第一批青年学子。这些不同时代的农大人,却有着许多共同的精神特征,即追求真理、报国济民的崇高理想,历经逆境矢志不移的学术追求,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的治学精神,立足实践服务社会的工作作风,不计虚名胸怀若谷的人生态度。

院士们的科学人生,是农大百年发展的一幅壮丽画卷、是农大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学校优良校风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学习、研究和宣传院士们的成长轨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杰出贡献,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人文情怀,践行学校“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教育理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展览将根据院士资料采集情况,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