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与校史馆开展我校抗战时期西迁史料收集整理工作
  • 发布日期: 2018-11-28 字号:[ ] 信息来源:档案与校史馆 浏览次数:
  • 今年档案与校史馆重点梳理了我校抗战时期的校史资料,为进一步继承与弘扬校史文化、农大精神,补充完善此段西北办学的档案史料,我馆“双一流”建设项目工作组,由师桂芳老师带队,多次赴陕西省、南京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市第二历史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等地接洽,查找、收集我校抗战时期的珍贵书刊照片史料,并与西北联大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了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合大学形成、发展及后期变化,对我校抗战时期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益匪浅。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战火纷飞,为保护平津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我校前身北平大学农学院和其他国立学校一样,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下,迁往陕西省西安市,成为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然后又在教育部令下,作为西北联合大学一部分南迁汉中,在中国抗战期间为西北地区建立完整的农学高等教育体系做出重要贡献,对提高西北精神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馆分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与西北大学档案馆交流调研。1938年7月,当时的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原来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而西北大学作为西北联合大学的主要继承体,继承了大量当年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合大学的档案材料。两校档案馆都热情接待了我馆工作小组,并慷慨赠予我馆大量珍贵史料照片与档案编研成果,就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陕西对西北地区的影响进行了交流。我馆工作小组还与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西北联合大学研究所的老师交流探讨了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合大学迁陕前后情况、发展中问题、教学状况、国民政府对此所高校所持态度,西北联合大学研究所所长姚远教授对我们后续研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下半年,我馆主要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陕西省档案馆查找抗战时期,蒋介石政府对平津高校政策及北平农学院在西安及汉中的科研、教学、社会活动资料。由于两馆对于民国档案复印有较大限制,工作小组在综合权衡下,主要复印了教育部下发的相关重要训令、涉及我校师生活动的《北农通讯》、以及部分西安临时大学签发的重要文件。通过历史材料查阅,我们对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合大学在西北艰辛的办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查明了当年北平农学院留下的大部分师生去向,同时查找摘抄了部分北平农学院师生抗战时期的科研活动内容。

    通过以上四次调研考察,我馆针对抗战时期我校西迁史料收集工作成果颇丰,共收集到珍贵文件24件,老照片16张,期刊36期,书籍5本,弥补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档史料不足,为我馆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西北大学档案馆、西北大学高教中心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探索研究,提高宣教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打印本页-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