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方(1902-1978)
朱惠方,曾用名会芳,字艺园,江苏省丹阳县人。生于1902年12月18日,卒于1978年9月17日,享年76岁。木材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木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朱惠方于1922年考入德国明兴大学(今慕尼黑大学),后转入普鲁士林学院,1925年毕业后进入奥地利维也纳垦殖大学研究院攻读森林利用学。1927年回国后在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0年出任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1930年后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长春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台湾大学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1954年夏,他以交换教授身份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考察了美国的林产利用和木材加工工业。1956年,他积极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回到了祖国大陆,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材性室主任、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12月至1978年9月任中国林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朱惠方毕生从事木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一直致力于木材性质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木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开发造纸原料来源做出了重要贡献:(1)1934年11月,他完成了中国中部木材的强度试验,测试的树种有74种,其中针叶树材9种,阔叶树材65种。1935年,他又完成了中国木材硬度试验,测试的树种达180种,按测得硬度的大小,分为甚软、软、适硬、硬、甚硬5个等级。(2)1934年初,他撰文论述中国造纸业与原料开发前景,提出在荒山植树造林,其伐材可供造纸的主张。1936年,他又撰文阐述竹材造纸问题。此外,他对芦竹制粘胶纤维、富强纤维、人造毛等也颇有研究,为中国速生树种木材、竹材在人造板、造纸与纤维工业中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3)1936年至1951年,他曾在多篇论文中对林产品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4)1938年以后,他根据实地考察,得出云杉、冷杉的树材是造纸的优良原料的结论。(5)1948年,他和梁希在考察台湾林业后,联名撰文对台湾的森林资源特点及开发途径有颇为详尽的论述。他深知木材解剖性质是木材的基本性质,只有充分掌握木材的特性,才能合理利用。(6)1960年,他完成“中国经济木材的识别——针叶树材”(包括7科28属64种)的研究,此项研究为中国经济木材的重要成果,对中国阔叶树材的解剖研究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惠方在林业园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前30年主要从事林业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林业专门人才;后20年主要致力于木材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木材解剖和木竹材纤维形态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成就卓著。在林业教育工作中,他一贯主张“教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