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宰均(1897-1934)
陈宰均,初名治均,继改宰均,字孺平,浙江省杭州市临平镇人。生于1897年3月7日,卒于1934年8月15日,享年37岁。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家畜营养学学科的创始人。
陈宰均9岁时完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学。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8年考入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专攻畜牧学。1921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从事营养化学和家畜饲养学的研究,1922年获得农学硕士学位,随后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1924年回国后,他历任山东青岛农林局畜牧组主任技师兼山东青岛农林事务所李村农事试验场场长、河北大学畜产学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等职。他的英语和德语水平极高,经常翻译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著。1927年后,他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省立农学院和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以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时间最长。
陈宰均是畜产学教授,可他还涉足农产学科,或旁及社会经济诸关系,其学识之渊博、思想之博大、学问之精深、经验之丰富,令学生们敬佩不已。学生说:“先生凭科学之头脑,辨现象于毫末,以虚怀之态度,诘实理于老圃。博观约取,旁搜远趋,以致用为目的,以经济为皈依,宜乎以畜产为专门,而考察遍涉于一般现象也。是岂一般学者之所能致乎?”。
陈宰均是中国率先进行维生素研究和动物营养试验的先驱者。1926年,在他主持下,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开始筹建动物营养研究室,进行动物营养及维生素的研究,这是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最早研究营养科学的机构。他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颇有针对性,能结合当时的国情进行选题和研究,特别着重于工农大众的营养问题。从而,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营养科学的发展,为中国营养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非常重视动物营养学的研究。1925年,他开始翻译亨利原著、莫礼逊重著的世界畜牧科学名著《饲料与饲养》(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翻译的一部畜牧科学巨著,它对中国畜牧科技发展和畜牧生产,特别是振兴中国西北畜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宰均是中国早期杰出的农业教育家。当年,他主讲家畜遗传育种、家畜饲养、家畜各论等课程。他教学有方,颇受学生欢迎。
陈宰均是一位进步学者,善于思考,思想革新。他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期间,经常倡导国人并教育学生,要重视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他主张中国农业必须改革,既要农化,也要工化。从中国实际情况看,足以证实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陈宰均思想博大,思维敏捷,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对工作勇于负责,克贯始终,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