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美(1895-1970)
朱凤美,江苏省宜兴县人。生于1895年11月29日,卒于1970年6月11日,享年75年。植物病理学家、菌物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
朱凤美于1917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18年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求学,1921年毕业回国。1924年至1926年出任国立武昌大学教授和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7年再次东渡扶桑,深造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主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浙江省昆虫局技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等职。1947年出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主任。1950年中央农业实验所改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继续在该所植物病虫害系工作,并曾兼任华东水利部农林干部学校植保班主任、植物检疫训练班主任。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研究员,并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他还曾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朱凤美毕生致力于植物病害的防治研究,为开拓中国植物病理学事业和农作物的防治实践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研制的线虫汰除器被广为推广,并于1950年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发明奖,他从油粕中分离出抗生菌用以防治作物病害,为农作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1950年被农业部授予爱国丰收奖状;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方案,首次有效地解决了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因而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朱凤美早期从事麦类病害的防治研究,以由种子传染的黑穗病、线虫病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开发出用无机农药硫磺、红砒拌种防治黑穗病方法;首创应用机械防治线虫病方法;创造了防治种子深层带菌病害方法-石灰水浸种法;开拓了病害生物防治领域。
朱凤美在从事麦病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水稻病害防治的研究,为水稻病害防治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打破了对水稻白叶枯病束手无策的局面,奠定了药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基础,推动了水稻病毒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朱凤美将精力全部用在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的研究之中。他选择课题,从不以个人兴趣出发,而是根据实际需要。他从不将植物病理学研究局限于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而是将室内试验、田间实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病害防治研究。在病害防治策略和措施上,他不仅重视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而且重视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
朱凤美为中国的植物保护事业奉献了一生,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他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他在古稀之年曾做诗自勉:“当年学稼志凌霄,万里扬鞭岂云遥,七十韶华虚度过!长春树种在今朝”。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