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档案见证“双一流”大学发展历程——写在第15个“国际档案日”之际
  • 发布日期: 2022-06-09 字号:[ ] 信息来源:档案与校史馆 浏览次数:
  •  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发起设立的“国际档案日”。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是1948年6月9日-1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档案专家会议上,经讨论决定成立的档案界最高国际组织。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理事会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9月定为国际档案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每年都在国际档案日前后会举办特定主题的“国际档案周(IAW)”系列活动(2022年的主题是Archives Are You)。通过国际档案日的设立,推动社会公众认识档案和关注档案事业,提高社会公众档案意识,增加档案工作者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承担着保存历史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服务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而且经济社会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越是重视档案的保存、使用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批示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2013年,我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近日,教育部转发国家档案局通知,2022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主题为“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全国以政府档案局(馆)为主体的档案系统,将开展多种宣传活动,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

    在教育系统和学校层面,档案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内部治理等各项业务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都是学校(单位)的档案,需要加以收集、管理和利用。

    教育部提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档案是办学治校的重要借鉴,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资源,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学校和师生校友切身利益的重要依据。根据《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档案工作是高校及校内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国际、国内一流大学,无不重视档案馆、校史馆、各类博物馆的建设、文化积累和传承,一些大学里或古朴典雅、或庄重气派的档案、校史、博物馆建筑,成为展示大学历史文化的地标,大学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名片。


    我校档案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原北京农业大学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分别于1959、1960年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2002年9月,在两校区综合档案室合并基础上,成立档案馆,为学校直属机构;2005年9月,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于档案馆内建成校史馆。2006年4月,档案馆(校史馆)正式更名为档案与校史馆。2018年6月,学校在新一轮机构调整中,档案与校史馆定为学校二级直属机构,负责全校档案的管理与服务、负责校史的挖掘整理等工作。

    档案与校史馆既是全校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又是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组织校史研究育人的文化教育机构。我校档案与校史馆现馆藏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综合档案共七个全宗(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北农大、北农工大、中国农大、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约21万卷(件)档案材料和各类校史图书资料。

      

    自2002年学校档案馆成立以来,我校档案管理工作起点较高,开局较好。2003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校档案工作会议,总结了档案工作经验,制定了一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校领导给档案工作题词:“充分发挥学校档案馆的信息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服务”。2004年,学校首次组织全校上一年度档案工作考核评比,常务副校长担任学校档案工作总结、检查评比领导小组组长,显示了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2014年,学校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了新的修订,将我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更推进一步。

     

    2021年4月15日, 学校再次召开全校档案工作会议,全校近70个二级单位档案分管负责人首次全员参加,校领导对做好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档案和校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依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档案校史的育人功能;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档案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部门和档案系统工作人员的事,更涉及全校各单位、组织以至师生个人。从理论上讲,所有单位,只要负责某种职能,从事业务活动,就必然有值得保存的档案产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校二级单位档案收集工作没有实现全覆盖,此前每年向档案部门移交文书档案的部门不足40%,导致一些重要管理、服务和业务档案材料没能及时保存,一些重要的学校、学院和部门机构的发展历史,很遗憾地中断了记录,而且损失难以弥补。

    收集归档是档案工作的源头,是基础的基础。从2020年开始,在学校的重视和部署下,档案与校史馆全面梳理了全校近70个(2022年最新数据为二级单位66个,其他单位3个)单位的归档移交情况,重新组织报送了单位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明确了人员队伍和岗位责任,并予以集中和单独业务培训。在全校各二级归档单位积极响应与高度配合下,截止到2021年底,全校69个单位首次完成了全归档工作,接收移交入馆的综合文书档案数量首次突破了万件大关,为多年来档案馆接收文书档案的最高记录。

    学校重要档案“应归尽归”,为档案管理的编目检索、保管、统计、利用服务和编辑研究等各环节打下了基础,也为发挥档案在学校治理决策、民生服务和文化育人的支撑保障作用,做好了充分的历史资源保障。

    在第15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学校档案系统全体人员将重温档案工作职责使命,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两个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为指引,加强全校各类、各单位档案的收集归档,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努力做到学校档案的安全保管、高效利用,用档案记录和见证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之路,以档案服务学校科学决策和治理,服务大学文化建设,服务教学科研和育人,推动我校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 -打印本页-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