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章良
  • 发布日期: 2022-06-07 字号:[ ] 信息来源:档案与校史馆 浏览次数:
  • 陈章良1961-  


    陈章良,福建省福清县人。生于1961年。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陈章良于1978年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1983年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及生物医学系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1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1992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93年任北京大学未名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1994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96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植物生物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2002年至2008年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他在国内兼任29项不同的职务,在国际上兼任11项职务。自1990年以来,他在国内外获得各种奖励20项:1988年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1990年获得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联合颁发的“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奖”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金牛奖”。同年,他利用基因工程栽培技术培育出的基因工程香料烟草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在法国获得“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及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的称号。他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日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100位青年领袖。

    陈章良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以来,促进并实现了两校区的实质性融合,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进行了人事、教学、财务、校产、后勤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提升了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开创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以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为重点,向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陈章良在科学研究方面,首先将豆科植物储藏蛋白质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因而成为国际上最先分析外源基因遗传规律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大豆储藏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一段调控植物胚胎组织特异性及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的DNA序列,并率先提出了该片段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模型。该成果曾经两次在美国高等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他通过科学研究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抗毒作物。他从中国的生物资源中筛选出抗细菌及真菌的蛋白基因。他对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迄今已经获得8万个单株的拟南芥突变体,利用这些突变体和基因芯片等技术,首次在基因级水平上对三种受光体介导的光形态建成过程,首次发现在光线下生长的野生性拟南芥与在黑暗下生长copl突变体具有类似的基因表达模式。

    陈章良主持承担了数十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其中有科技部委托的植物转基因专项重大项目。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科学期刊公开发表各种论文182篇,其中SCI论文45篇,被引用478次。现在已经培养出博士生21位、硕士62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17位。已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专利9项。


  • -打印本页-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