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嶽(1910-2000)
高峻嶽,曾用名高俊岳、高霞邨、祖照村,山东省平原县人。生于1910年8月,卒于2000年1月20日,享年90岁。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创建者之一,原中共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分党总支书记。
高峻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7月至1935年7月在平原县乡师范学校读书,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至1937年11月任小学教员,并做地下工作。1937年12月到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在总部炮兵团任观测员。1938 年3月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洛川分校学习,1938年10月回山东鲁西北任十二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调任鲁西北特委会任代表、三区边委书记。1939年3月任平原县委书记、冀南二地委干部科科长;1944年3月参加冀南区党委、平原分局的整风学习。1946年11月任平原县委书记并到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1947年10月参加了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整风运动。1948年1月任冀南二地委秘书长兼地委办公室主任。1948年9月任冀南二地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8月到华北局党校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11月任华北事务局(部)视察室主任。1952年5月任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副校长。1952 年9月调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历任分总支书记、副教务长、教务长、首届党委委员、党委常委、科研处长、经管系主任、水利系党总支书记、学院监委书记、北京留守组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等职,1979年退居二线,任学院顾问,1982年11月离休。
高峻嶽早年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吃苦耐劳、不怕艰险,在各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团结同志,发挥了领导才干,做好游击区的工作,开展统战工作,建立地方政权,并多次完成与解放区接送干部和群众的任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52年9月调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后,为学院的筹备、建设、教学、科研以及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基础工作。虽然他是学校创建人之一且多次调整工作,但一 向谦虚待人,团结同志;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朴素,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深受群众爱戴与尊敬。
高峻嶽为人正直,敢于讲真话。他对康生于1958年7月给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错误批评提出了不同看法,并积极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高峻嶽和其他一些领导和同志都被扣上“反康生集团”成员的大帽子,被揪斗、批判和劳动改造,受到污蔑和迫害。但他仍然信念坚定,刚正不阿,实事求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组织为其平反后,他更加努力工作。离休后他时刻不忘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把学校发展的历史写成回忆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体现出一位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