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罗振玉其人
  • 发布日期: 2022-05-25 字号:[ ] 信息来源:档案与校史馆 浏览次数:
  • 农大百年史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历经几代人的呕心沥血创造的。百年发展史上有众多的功臣,他们的功劳是不应忘记的。尽管有的人有功也有过,乃至大过,对他们的历史功过加以公允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遵循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我试图对于农大发展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作点滴介绍,意在客观,既无意溢美,更不想增垢。若有偏颇,望读者指正。

    罗振玉是我要介绍的第一人。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精于“国粹”研究,他还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教育家,对于近代教育,尤其对于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有其历史贡献。

    罗振玉成为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第一任监督,农科大学的创始人,绝非偶然。他15岁当了秀才,后当私塾先生。30岁时(1895年)主张设立新式学堂。

    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设“农报馆”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学杂志——《农学报》,大量介绍国外、尤其是日本的农业与农业科技,对当时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启蒙与推动作用。此举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并曾请他进京供职,因故未去。1900年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学堂监督。1901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同年去日本考察教育。1902年在此杂志上发表《日本教育大旨》和《学制私议》等文章,力主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包括农科在内的分科大学。1905年清政府学部成立后,罗调任学部参事厅官员。1909年任命为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同年夏派往日本考察农业教育,回国后全力投身于农科大学的建设。

    农科大学选址,他是主要倡议与策划者之一,曾亲往钓鱼台一带实地勘察。奏请拨望海楼地方官地作建设农科大学永久校址,他是主要当事人,曾亲笔写过勘察校址的书面报告。在农科大学初创时期,他一面在城里马神庙招生开办农科;一面在罗道庄、玉渊潭建设农科大学新校舍和农场。罗亲自督办、监工。不到两年时间,新校舍于1911年秋基本落成,但因辛亥革命爆发,时局未靖,暂未交付使用。次年11月11日,正式乔迁新址办学。

    当农科大学校舍即将落成之际,辛亥革命爆发,罗反对革命,以清遗臣自任,主张恪守旧制,于1911年10月弃农科大学校务,携眷东渡日本。此后,罗的治学方向,由农学、教育转而埋头于经史、金石之学。十年后回国,寓居天津,仍眷恋旧主,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为复辟帝制奔走。伪满洲国成立后,罗当上了“监察部长”,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至死未变。1940年病死旅顺。


  • -打印本页-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