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永恒记忆:革命火种早早在农大点燃
永恒记忆(12)——寻求真理的人们(下)

发布日期:2014-10-2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档案与校史馆字号:[ ]

  李远定:山西省盂县人。生于1913年11月,殁于1983年6月10日,享年70岁。1936年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于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毅然离校参加革命,赴山西“牺盟会”民训干部教练团学习军事。1937年10月入伍。参加革命后,历任学员、教员,寿阳县工作团政治指导员、宣传队队长,剧社副社长、政治教员、教导员,兵站部前方办事处副政委、兵部科长,二十兵团供应处政委、处长,六十七军工兵主任,第二工程兵学校训练部部长,军委工程兵后勤部处长、副部长等职。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后,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越战争。
  宋彦人:又名宋士英,山东省沾化县人。生于1914年3月30日,殁于1988年1月20日,享年74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中国植物保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宋彦人于1933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学系。1936年2月,他参与筹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分队,并积极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入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学习;这年10月,他任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和女子文理学院民先联合分队分队长。1938年3月,他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任晋东南抗大分校政治指导员、山西省潞城县县长、晋冀鲁豫边区农林局局长、山东省实业厅农林局副局长等职。1950年至1954年,他先后担任华东农林部农业处处长、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华东农林水利局副局长等职。1957年至1963年,他被任命为华中农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54年至1982年近三十年间,他先后三次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植物保护局局长。他逝世前,被批准享受副部长级待遇。
  宋彦人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教育事业。战争年代,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为恢复发展边区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在华东地区组织创办大型国营农场、机耕队、良种场、病虫防治站等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培训农业技术人才,为推动华东地区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担任华中农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期间,在努力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方针的同时,大力倡导办好校外成人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中层干部。
  宋彦人为全面发展中国的植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贯彻落实“防重于治”植保方针的重大决策,开拓并发展了植物检疫、病虫预测预报、农药检定等植物保护事业。他远见卓识,为建立与发展中国植物检疫工作不遗余力,是最积极的组织者。他主持建立了植物检疫实验所和各省植物检疫站,制定了植物检疫法规,实现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的统一领导以及同一些国家签定了双边检疫协定。凡发现重大危险性病虫,他都组织专家、教授深入现场调查,并向当地领导反复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为防止国内外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农作物的安全生长,他立下了不朽功勋。他预见到预测预报对主动及时防治病虫害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倡导测报工作。他极力主张防治病虫害一定要讲求经济、安全和有效性。他认为,要彻底扭转那种“人海战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劳而无功,甚至得不偿失的被动落后的做法。
  宋彦人襟怀坦白、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他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原则问题敢于犯颜力争;他敢于大胆使用干部,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在中国植物保护界,他享有崇高的威信。
  林山:又名林拔钊,广西容县人。1914年4月出生。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1940年8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纺织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农林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农林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等职。
  李万新:女,吉林省延吉县人。1914年11月出生。193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学系。1941年9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3月,入大学前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参加社会主义科学联盟,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其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队。解放前历任合江省军政学校教育长,合江军区野战军政治部科长,中共佳木斯市委宣传部长、佳木斯市政府副市长等职。解放后,先后出任林业部森林工业司、基本建设局、林产工业司副司(局)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共中国林学会分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等职。1985年离休。
  卢运乾:又名李清、李镇平,山西省汾阳县人。生于1914年12月,殁于1989年5月25日,享年74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党务与行政管理专家。
  卢运乾于1934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他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和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学习。1938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至1941年9月,他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工作,曾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干事。1941年5月后,他历任中共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冀东区党委组织部秘书兼组织科科长等职。1949年后,他历任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秘书兼组织科科长、副部长,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校长,中共唐山市委委员,唐山钢厂党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常委,中共唐山市委第一工业部部长,中共河北省委工业部副部长,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唐山市代理市长,石家庄拖拉机厂党委副书记,河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等职。1979年9月至1985年12月,他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第一副书记兼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卢运乾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初,他参加了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国民党白色统治区秘密从事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活动,动员革命青年到延安去学习或参加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培养革命干部、壮大抗日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冀东积极参加土改运动,认真执行党的依靠贫农、依靠雇农、团结中农的方针。他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运动,为建立民主政权,扩大红色解放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卢运乾在长期担任地方党委、企业党委和省委工业部门的领导期间,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企业管理,恢复与发展工业生产。他选拔了大批优秀干部充实到企业,大大加强了企业的领导力量。他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他注重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积极稳妥地在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选拔干部。他提倡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工作作风,反对浮夸作风。为恢复与发展生产,为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为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为河北省和唐山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卢运乾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以后,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严格按党的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办事,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公道、正派地使用干部。在纪律检查工作中,他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张德耀:又名张延曾,山东省潍县人。1914年12月出生。1935年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参加发起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学习。1938年6月,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49年任西北化学厂厂长。1952年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第五设计院院长及书记。1983年离休。
  罗钰如:山西省介休县人。生于1915年1月,卒于1999年6月17日,享年84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部长级领导干部。
  罗钰如于1933年入北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1934转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38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在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5月任延安防毒训练班班主任兼教员。1940年任延安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教育主任、教务处长。1941年在肖劲光同志处任秘书。1945年至1949年先后在东北联军总司令部,湖南军区司令部工作。1950年至1957年任海军军校部副部长,1957年至1963年任部长。1963年后任海军司令部军训副部长,军校部部长。1974年后,历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局长,国家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南极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学会一、二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国际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法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LOC)中国代表,国际科联(SCOR)中国成员,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深海钻探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
  1938年以来,在党内曾任抗大政工训练队支书,军政研究班总支书记,海军军校部部党委书记,海军司令部部党委委员,海军党委候补委员,海洋局党委委员、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第五届委员。
  罗钰如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六运动两次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我军早期的防化作战和培养防化作战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曾立大功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钰如调到海军工作,并长期担任海军军校的主要领导工作。1973年11月,他被调任国家海洋局的主要领导工作,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获得了6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环境资料。他还组织领导了全国海岛、海岸带的调查,。为早日建成南极长城站,他亲临南极洲考察,为中国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和相关条例。他率先提出“海洋国土”的概念和大力提倡“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的观念,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他组织编写的《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一书。他支持并参加创办了中国太平洋学会,为中国开展太平洋区域的学术研究、促进各国海洋事业交流。
  夏印:又名孙永德,江苏省滨海县人。1915年出生。1936年9月,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林学系学习。1936年上半年,在上海任上海市中学联主席。1936年4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0月,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9月,在西安平津流亡同学会交际股工作。1937年12月后,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5月,任中央党校教务处干事。1939年3月,在中央社会部学习。1939年9月,在中央社会部任编译科科长。1941年9月,调任中央情报部政治研究室副组长。1943年7月,到西北公学工作。1945年6月,先后在华中、东北等地工作。1945年12月,任热河省公安厅预审科科长。1946年5月,任热中公安处处长兼赤峰市公安局局长。1947年2月,调任冀热察行署公安局局长。1948年底,任张家口市公安局局长。1949年3月,任晋中南下区党委社会部部长。1949年6月,任湖南省委社会部副部长;同年8月,兼任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1952年12月至1967年,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主任、副局长、局长。1976年至197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78年6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中国科学院京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党委书记。1985年5月离休。
  杨守正:又名杨仲裁,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1915年6月。原中国驻苏联大使(副部长级)。1932至1935年在上海青年会中学学习。1935年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学习。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学习。1938年去延安入陕北公学;4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募捐委员会翻译。1940年7月任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干部教育股副股长兼教员;1942年1月任八路军三五九旅补充团政治处代主任。1945年初任南下支队三支队政治部主任。1945年秋任中原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52年9月任中央重工业部党组成员、设计司长。1962年6月任辽宁省委副秘书长。1964年3月任驻苏大使五年。1985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外交学院等兼职教授。1986年任辽宁省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1993年任中国东北亚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会长。1995年任吉林省经济顾问。
  金孟嘉:又名金丽生,浙江省湖州市人。生于1915年10月。1935年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学习。1939年3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12月,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绥远大青山抗战爆发,曾到山西太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队长。1938年6月,离校奔赴延安。1948年任中央察哈尔省察南地委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吴兴县委书记。1952年至1959年,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农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60年至1971年,任浙江农林厅厅长兼党组书记。1971年至1979年,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农委副主任。1980年任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1983年离休。
  朱语今:又名朱裕璟,湖北省宜都县人。生于1916年12月21日,卒于1988年9月28日,享年72岁。编辑出版家,杰出的青年运动组织者,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创建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建者之一。
  朱语今于1936年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学习。1938年3月,他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和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后,他历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文书科长、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成员兼青年组机关刊物《青年生活》主编、中共中央南京局青年组代组长、中共中央上海局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南工委宣传部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全国总工会教育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备组领导成员,中国青少年出版社党组书记,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少年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学习期间,朱语今是当时北平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革命低潮时期,他正确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广大青年,重建了革命青年的组织。在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和工厂以及昆明、成都、乐山、贵州等地聚集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与、组织了重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促进政协成功的一二五运动。在南京工作期间,他领导了上海的学生抗暴斗争和上海科学技术社团的工作。1947年4月以后,他往返于上海和香港,参加香港工委群众工作组,继续负责联系西南地区地下党的工作。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在领导南方学生运动和联系西南地下党的工作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做出了卓著贡献。
  朱语今长期从事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他经常向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中国青年》等报刊撰写了大量的思想评论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他始终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大力倡导严谨细致的编辑作风。在20世纪50年代,他敢于坚持真理,较早地提出了压缩出书品种,提高出书质量的要求,抵制了出版工作中的粗制滥造之风,营造了重视出书质量的良好风气,使一批优秀的青年读物得以逐步与读者见面,同时也为国家出版事业造就造就了一批人才。在他的主持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承担的9种通俗政治理论读物都以较高的质量按期出版,其中5种读物在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他退居二线后,参与了《出版辞典》编纂的领导工作,并从事革命回忆录的写作和编辑出版工作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在致力于青年工作和编辑出版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平:山东省莒县人。生于1917年4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34年至1937年,就读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此后相继任教育处干事组织科长,教育处处长,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助理秘书,重庆《新华日报》社资料室主任、编辑部秘书主任、秘书长,新华社重庆、南京总分社负责人,周恩来同志的政治秘书。1946年12月调任中共哈乐滨市顾乡区委副书记、市总工会公营企业部主任、组织部部长。1947年后,历任哈尔滨警备大队政委,东北总工会文教部长、秘书长、副主席等职。1952年后,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劳动工资计划局局长兼劳动部副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局计划委员会主任,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军区国防工办副主任。1972年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军区第一政委、兰州军区第二政委。1981年后,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国务委员。1987年,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